馬蕭蕭[著名書畫家、學者、中國楹聯學會原會長]

馬蕭蕭[著名書畫家、學者、中國楹聯學會原會長]

馬蕭蕭,以筆名馬蕭蕭知名於詩界。中國文聯離休幹部,著名書法家、畫家、學者。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書記,中國楹聯學會會長。

基本信息

人物經歷

馬蕭蕭先生,原名馬振,1921年4月生於山東省安丘。20世紀50年代後漸以筆名馬蕭蕭知名於詩界。中國文聯離休幹部,著名書法家、畫家、學者。曾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黨組書記,中國楹聯學會會長,等職。2009年出任中國楹聯出版社《百家聯稿》叢書編委會顧問。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。

2009年4月26日上午11點在北京301醫院因病去世,享年88歲。長眠於八達嶺陵園。  

馬蕭蕭工書法,善行草;中國畫以寫意畫馬、鷹及花草見長;他酷愛詩詞、楹聯的創作,即興暢懷,在全國各地、名山大川多有他的墨跡;此外他還喜愛篆刻,深得同行的讚譽。馬蕭蕭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,或為獲獎作品,或為特邀作品,並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展博館、中央電視台、外交部、中國文聯單位收藏,也做為嘉賓頻頻被有關單位邀請參加各種大型活動。

1948年 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森林學系,同年轉入延安大學。
1949年 任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西北工作委員會宣傳科長。
1952年 調共青團中央書記處書記辦公室。
1956年 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籌備組長,後任該社編委和中國青年出版社、中國少兒出版社兩社美術編輯主任。
文革期間 遭受政治迫害達十年之久。
1983年 任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兼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總編輯,並負責《中國民間文學集成》的編纂工作,在普查、蒐集、搶救和整理中國民間藝術和民俗文化方面傾注了大量心血。

馬蕭蕭先生幼承母教,習誦唐詩。後從韓東生先生修習古典文學,跟馬納川、曹庚生先生學習繪畫。抗戰期間,流亡各地,曾求師於徐悲鴻、司徒喬、趙望雲諸先生門下。194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,同年入延安大學學習並留校工作。曾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、中國青年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。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總編輯、職稱編審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。著有長篇敘事詩《石牌坊的傳說》、《翠笛引》及新舊體短詩、散文、對聯及書畫作品多種。有書畫作品為一些紀念館地、風景名勝區所收藏懸掛。1991年在北京舉行《馬蕭蕭詩書畫展》。現任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。 馬蕭蕭一九四八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森林學系,即轉入延安大學,長期從事行政事務性工作,直到離休才得以重新拿起畫筆,恢復青少年時代的藝術追求。年曆古稀而藝無止境。業內評價說,馬蕭蕭工書法,善行草;基中國畫以寫意馬、鷹及花草見長;此外他酷愛詩詞、楹聊的創作,即興暢外,在全國各地、名山大川多有他的墨跡;其篆刻也深得同行的讚譽。

馬蕭蕭姓馬愛馬又擅長畫馬,這位著名書畫家馬蕭蕭與馬的情緣可謂深矣。80多歲的馬老。背直腰挺,長髯飄飄,一身奕奕神采。談起話來,更是神清智明,開合有度。馬老早年曾師從徐悲鴻、趙望雲諸先生學習書畫。其字畫高古風雅, 近風動,是老一代書畫名家的優秀代表之一。而他筆下的形態各異的馬,頗得徐悲鴻大師的真傳,或昂首嘶鳴,或輕蹄飛揚。或奔跑馳騁,無一不是靈動俊俏,筆墨酣暢,給人以栩栩如生、呼之欲出之感。“畫馬其實就是畫人”馬老喜歡畫無拘無束之馬,他認為只有那樣不加鞍轡、未加馴化的馬方顯出馬之自由、奔放、熱情。每次畫馬他都是段全身心之力投入,而每當完成後都會感到抽去了筋骨似的疲憊。2002年6月到新疆時,他去了白楊構、天池等景區,一路上只要見馬,都要速寫或用照相機拍下來,回去後細心揣摩,“要以真馬為師”,此話表達出馬老從藝的客觀嚴謹。

有評論指出:“馬老的書畫以行草和寫意花鳥見長。馬老所畫的駿馬體現了烈性的馬奔騰不息的氣勢,這丄是他性格的體現。他筆下的雄鷹,展翅飛揚,也意在進取。他所畫的紅梅,繁茂鮮艷,氣韻生動,顯示了一種不畏嚴寒先迎新春的精神。菊之傲霜,荷之出污泥而不染,雄雞報曉等等,皆在其筆下得到了反映。其作品筆、墨、形、神兼顧,可謂畫中有詩。人們之所以喜愛馬老的書畫,也是出於對其精神品格的常識。

繪畫之外,馬老在書法、篆刻、作詩聊名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,已《石牌坊的傳說》、《翠笛引》等著述出版。豐富深厚的古典文化素養使他在這些藝術門類中遊刃有餘。輕鬆自如也使他詩中有書,畫中有詩,氣質溫蘊而古雅”。

馬老謙遜、平和、坦蕩的胸襟令人敬重。16歲鬧學潮被當局關進監獄,“文革”期間又被打成“反革命”關進“牛棚”,種種坎坷際遇從沒使他屈服灰心,他始終保持著樂觀的態度。他曾任中國少年兒童出版社、中國青年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。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總編輯、職稱編審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。著有長篇敘事詩《石牌坊的傳說》、《翠笛引》及新舊體短詩、散文、對聯及書畫作品多種。有書畫作品為一些紀念館地、風景名勝區所收藏懸掛。1991年在北京舉辦了《馬蕭蕭詩書畫展》。此外,馬老曾擔任中國楹聯學會名譽會長,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、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。中華詩詞學會常務理事。馬蕭蕭多次參加全國性展覽,或為獲獎作品,或為特邀作品,並有多幅作品被中國美術館等展博館、中央電視台、外交部、中國文聯單位收藏。

人物評價

在文藝領域裡,馬蕭蕭先生是一個多方位進擊,並卓有成就的人。正如他六十歲自嘲聯描述的那樣“四愛詩文書畫,一生苦辣酸甜”。他在人生坎坷旅途中,與詩、與文、與書、與畫,結下了不解的情緣,鑄就了一個又一個的輝煌。

馬蕭蕭自幼受母親影響,酷愛詩畫。不管是流浪的歲月,還是在戰亂年代、文革時期,以至現在,他從未停止詩歌的創作和手中的畫筆。1959年他的第一*篇詩作《石牌坊的傳說》在《延河》上發表後,引起了詩壇轟動,詩家們紛紛聚會進行研討。從此,他一舉成名。1976年被關進牛棚,他利用三年多燒鍋爐的時間,創作了第二*篇敘事詩《翠笛引》。在這本詩里,他把敘事與抒情完美地結合起來,以其纏綿的情韻,磅礴的氣勢,給人以深刻的印象。1981年該詩在《延河》上發表後,中國文聯出版社又單獨發行,可見影響之大。馬蕭蕭的詩愛憎分明,謳歌正義,鞭笞邪惡。他用發自心靈深處的呼喚,感染世人,教育世人。在形式和情韻上,達到了傳統詩詞與民歌完美的融合。

馬蕭蕭是中國楹聯學會早期領導人之一,繼魏傳統之後的會長,現任名譽會長。他的聯與他的文章一樣立意深邃,清新豪放,個性強烈。他為人謙和,待人誠懇,學識淵博,嚴於律己,是楹聯界公認的楷模,口碑極好。

馬蕭蕭的書法得益於從小的勤奮研習和他多年的廣泛涉獵。他的字非常簡淨,非常規範,自成風貌。他是一個真正做學問的人,字字皆有出處,筆筆都帶情致。這些年他的墨寶遍及大江南北,許多名山古剎都有他的聯墨,為山河添彩,為景觀生輝。

馬蕭蕭[著名書畫家、學者、中國楹聯學會原會長] 馬蕭蕭[著名書畫家、學者、中國楹聯學會原會長]

馬蕭蕭先生在繪畫上的成就,應當說是十分輝煌。在繪畫道路上至少有兩件事是對他起決定性作用和使他終生難忘的:第一件事,他得到徐悲鴻先生的親切關愛與教育。1946年在著名畫家司徒喬的推引下,幸遇悲鴻先生。是年6月下旬的一天午後,他帶著流浪途中的速寫,來到悲鴻先生的住處。得知悲鴻先生不舒服正在休息時,他留下了一張字條準備改日再來。當他快要走出巷口時忽聽背後有人叫,回頭一看原來是悲鴻先生正在招手。這次相見對馬蕭蕭來說是終生難忘的。悲鴻先生誇獎他的畫“有味道”,並推心置腹傳授繪畫技巧,使他困惑多年的迷境終於打開了。從此他在悲鴻先生的指導下畫技大增。他筆下的馬深得悲鴻先生的神髓。第二件事,他和黃胄、石魯的友誼。1946年秋,他有幸與黃胄結識,由於志同道合,二人結成兄弟般的友誼。1948年又在延安大學結識了石魯,在石魯主持下,參加了延安的新年畫創作。西安解放後,馬蕭蕭把黃胄介紹給石魯。與此同時,他積極參與趙望雲、石魯、黃胄等人籌備成立西安美術工作者協會工作。黃胄和石魯對馬蕭蕭的藝術創作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。

說到馬蕭蕭的畫,我認為他承繼了悲鴻先生的遺韻,同時又吸納百家之長,是地地道道的中國畫。在繪畫上他非常強調“筆、墨、形、神”四者兼顧。他認為講究筆墨是中國畫的最主要特點。筆代表一種力量,一種傾向,一種情緒和風格。這些要在“筆”上顯示出來,氣韻生動,要從墨上顯示出來。中國畫極注重神韻,而神韻要依靠形象體現出來,所謂“以形傳神”,“形神兼備”。現在有些人學西方抽象派,片面強調不求形似,以“不似”為高,先生公開反對這種看法。美術講究形象,脫離開形象的抽象是站不住腳的。

幾十年來先生恪守這些箴言,每創作一幅作品都強調筆墨形神,渾然一體。他的梅花一改前人單純的強調“疏、瘦、孤、傲”之氣;同時又不是一味地繁茂,而是突出了在繁茂中顯示其傲骨,換言之既要傲,又要俏。他畫的荷花清新恬淡,寥寥幾筆便寫出荷花的神韻,耐人尋味。馬蕭蕭畫馬是以馬寄情,以馬抒志,他從來不畫靜止、沒有生氣的馬,不畫伏櫪臥廄的馬。他所畫的馬都是昂揚奮進,四蹄生風的馬,都是寧願“凍死迎風嘯,餓死不屈膝”的馬。記得2000年9月當他從電視上看到中國奧運健兒凱旋的鏡頭,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,隨即展卷潑墨,不到半小時就創作了一幅動人心扉的奔馬圖,喻示中華民族的騰飛崛起。落款是“奧林匹克·為中國健兒歡呼”!

驊騮蕭蕭,鶴髮蕭蕭。馬老雖然已是耄耋之年,然而他不服老,他沒有老,在藝術的道路上他永遠年輕。如果用杜子美“霜蹄千里駿”的詩句來形容他,那是再確切不過了。迎著燦爛的晚霞,馬蕭蕭永遠是個進取者,不用揚鞭,霜蹄不息!(原載《亞洲書畫報》)

相關詞條

相關搜尋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